為什麼Wiki紅不起來
為什麼Wiki紅不起來
為什麼Wiki不流行
知識分享無法落實的理由
討論主題應該是台灣
2023-05-07 看了一下にじさんじ非官方wiki的首頁瀏覽數有3200萬次
2023-07-10 WIKIWIKI.jp瀏覽計數器擴充功能似乎失效?
2023-07-20 有3381萬次
和上次相比的話月均有近百萬次瀏覽
kujakujira.icon
記述方式太過複雜
以前曾經想改一個維基百科條目的體驗
條目看起來像機械翻譯,語句不通順,專有用語也有問題
點進去看到記述方式就先少一半動工動力
最後還是沒改
除了Markdown之外的獨有語法
可視化編輯器可能可以改善?
kujakujira.icon個人還是會在意原始文字內容
也和攜帶性有關
Scrapbox的記述體驗非常優秀
像是介於微網誌到部落格的感受
不知如何撰寫
Wiki(或者說Cosense)概念不同於慣習的文章/書籍結構
適合Wiki的內容
如何命名筆記
如何切分筆記
如何選定連結
不知如何閱讀
沒有一個明確的進入點內容
PukiWiki系統會由側邊欄和主頁擔任進入點角色
但手機版會移到下方,主頁也要有足夠記述
架設Wiki很麻煩
管理很麻煩
編輯戰爭
破壞者
Git-Wiki看起來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最後還是會落入自由度和獨裁管理的拉扯?
言語化想法很累
打撈潛意識
需要時間
賺不到錢
雖然比較像維基百科給人的印象
維基百科的基金會也…
可能比較像沒有先例?
日本有用於累積撰寫內容用的案例
也有以Scrapbox為主題出書的例子
或者說關聯性太難有直接證據
例如にじさんじ非官方wiki
對liver來說能快速審視過去內容
對觀眾來說能作為快速理解的管道
降低認知門檻可提高對內容的熟悉度
某方面和遊戲實況與銷量關聯蠻像的
自訂性夠高的系統可以安插廣告
例如使用PukiWiki的租借平台
WIKIWIKI.jp、wikiru.jp⋯
但實際上還是仰賴內容帶來流量
有點跳脫
基本上是偏見
台灣人就是被金錢驅動的民族
台灣人的興趣是賺錢
比較接近的是沒有credit
表彰
Wiki也和匿名文化蠻接近的
雖然有IP紀錄云云,基本上還是偏匿名
沒有credit,即使貢獻再多也難拿到報酬
所以優秀的寫手會流去企業系攻略?
反而有內容被拿去營利的風險
洗稿
公地悲劇
營利導向也容易導致內容惡化
X.com收益化
注意經濟
太過信任自己的記憶力
直到頻繁想不起來才會害怕遺忘
難以掌握所有內容
Wiki擴大之後幾乎不可能掌握全貌
但更流行的Google Docs或Google Spreadsheets擴大之後更難管理
尤其是採用神Excel設計的表單
這點上還是Wiki更優秀
想要一勞永逸
Wiki的所有內容都是建構中
Wiki不是萬靈丹
理想情況應該是在比較小的範圍內討論或產出內容之後,再同步整理到 Wiki 上
東西不是丟到Wiki上就會有人看,也同樣需要維護跟宣傳
Wiki的架構呈現同樣需要思考
銀色子彈不存在
日常最難保存
大多數人沒有太大興趣/需求保持這麼大量/連結式的資訊
看到不少說最後還是回歸iPhone的筆記的人,想想或許是這點?
有問題就問人
為什麼Wiki紅不起來#6666a8d02bff4f00004333ee
反而變成「問人就好」
每個人都該有個Wiki
https://youtu.be/NJPfKeVBfcM
kujakujira.icon好奇搜個「scrapbox 台灣」看到這篇笑死
@piroro06: 台湾では箇条書きという概念がないのですか、、、
台湾人の同僚がScrapboxに書く記事が全部鬼めちゃ長文でコメントや議論しづらいので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