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製造:從聖戰士媽媽、極權政府、網軍教練、境外勢力、打假部隊、內容農場主人到政府小編
2021-06
1.1 班艾里——聖戰士的媽媽如何一步步救回孩子?
極端化
1. 對身處的社會失望,或認為自己不被認同
2. 人格特質中的積極性
1.2 「恐怖分子溫床」裡的喜劇演員與傳奇創業家
ghetto:牢籠
1.3 莫倫比克現象:歐洲最大威脅
ghetto:族裔聚集區
1. 宗教
2. 教育和就業
莫倫比克並不獨特,而這就是「莫倫比克現象」危險的地方
ISIS的網路作戰
策略
威懾
內部協力
心理保證
招募
層級
中央指揮官
提供指令、宣傳品
第二層
觀察、散佈宣傳品、購買假帳號
第三層
支持者,不屬於內部
第四層
殭屍帳號,自動散佈宣傳品
2.1 兩個法國
Linkfluence
JVC.com
2.2 「愛國同溫層」的境外好夥伴
lesoir.info
2.3 境外勢力的成功與失敗
結構性因素
政府主動的預防性措施、反應措施、說故事能力
最能對抗不實敘事的,不只是真假的證明,而是告訴選民這是「誰幹的」
運氣
2.4 迎接境外勢力的人——極右派思想大老和他的網路戰略
3. 2019@印尼 當民主成為online game 3.1 網軍小隊長與寄生總統的網紅
問題不在於怎麼教,而是人們在不在意「真實」
社群網站上面的對話,與其說是『人民的聲音』,不如說是『產業的聲音』 除了平台穩賺,在社交網站上有意識或無意識加入對戰的行為者,只有16%人真正獲利
KOMINFO
享有Facebook第四大市場、Twitter第九大市場地位的印尼,與平臺業者的「溝通」仍然不順
在法規上,通常只有美國政府能對它們強制要求
特別是亞洲國家,在大部分情況裡,政府只會得到「需要總部回應」,或以全球政策一致性做為平臺無法配合的官方理由
審查制度的代理人
應該針對廣告透明化、資金透明化等平臺商業模式進行要求,也可以促使平臺業者與民間核實團體合作
政府能做的、最該做的,不是自己下場,而是打造生態系
3.3 與假新聞捉對廝殺的「記者」群
MAFINDO
核實就是衝突:與被騙者的認知衝突,與散布者的利益衝突
CekFakta
媒體必須把核實工作從政府手上搶過來做
Islamic.co
3.4 最真的假總統候選人
候選人用網路謠言、社群媒體在人與人間點火,結果由人民承擔
4. 2019@德國 統一三十年,德國能否再次讓高牆倒下 4.1 德國另類選擇黨黨主席默爾騰和他的「好政治」
AfD
「另類事實」
Meuthen’s Party
為了爭取選民注意力的彈性
面對有票房的極端勢力的彈性
否認事實、忍受謊言的彈性
個人化的精準投放、心理側寫
民粹與極端言論正好符合數位平臺的需求
4.2 來自德東的極右派青年軍馬倫基
IB
資訊生態系
4.3 不懂好政治的代價——被十萬比特幣懸賞人頭的模範市長霍爾斯坦
阿爾特納模式
體制的失信、對未來的不安,以及孱弱的媒體識讀能力
4.4 成為穿牆人
My Country Talks
找到一個意識形態完全相反的他者
受試者對社會能夠和諧共處的信心在見面後大幅上升
情緒極化的解方:人際接觸
Agenda Alternativ e.V.
伯瑙街的柏林圍牆
5. 2020 @中國 官民一體,網路牆國向全球灑下宣傳天網 武漢.人間
李文亮吹哨隔天開始的網路審查
審查、轉移焦點、謊言
5.2 建牆擋水——中國與港府如何在香港進行網路監控
LIHKG
震懾:網路起底
強攻:釣魚郵件、網路攻擊
國安法
5.3 全世界的必修課——當中國宣傳機器與小粉紅到我家
CrowdTangle
中國官商民一體
中國官媒或中國官員的發言:定調、表達官方看法
共青團、政務新媒體:負責傳播
最後是「愛國」網民的分享宣傳
在臺灣散播的模式
中國假訊息心戰之因應對策
新聞事件─中共加工─回銷臺灣
爭議事件─中共變造─改變認知
陸媒捏造─掌握通路─擴散臺灣
陸方指導─同路配合─引領風向
「在地協力者」皆是其中的關鍵角色
臺灣民主實驗室
外宣模式、小粉紅模式、內容農場模式、在地協力模式
振華數據公司、軍犬輿情、一網互通
小粉紅
大規模的社群輿論控制
免費網軍
新疆再教育營的宣傳戰
假新聞清潔劑
MyGoPen
2019年10月公布的數據,台灣使用者每個月轉發次數高達一億次,是LINE全球所有使用者的四成
主動邀請各方有力夥伴加入旗下的臉書社團
有策略地轉傳特定的內容農場連結
beeper.live、kanwatch.best、大榴蓮網、閃文聯盟、今天頭條、vivi01
內容農場為何影響力不斷增強
閱聽人的辨識能力降低
當媒體也以業配文或工具文生產內容,新聞報導與資訊的界線慢慢模糊
人們以「誰分享」來決定是否點閱
而不是由哪家媒體發布、誰撰寫決定
封閉群組中的人情關係也會影響採信
2018九合一大選的密訊
群控
6.2 政治狂熱者,或政治狂熱套利者?——與一位真相製造產業打工者的訪談
6.3 政府小編的進化與側翼的進擊
行政院網站澄清專區
識假、破假、抑假、懲假
2019年底,臉書百大個人粉專有1/4是政治人物
2017年時則只有3位
1. 其他政治對手的亮眼表現
2. 其他政治性組織成功的反政府浪潮
3. 社群平台業者主動積極接觸
4. 廣告市場的典範轉移
5. 外部環境變化
二二二原則
迷因工程
公務員、匿名寫手、側翼粉專、網紅和黨部在中央和地方的LINE群組
情緒操縱勝過政策說明
訴說「事實」,是在拚聲量的政治現實下,民主國家政府該守住的底線
「內部民主空間」和「外部認知作戰空間」
6.4 聲量競賽中的#1124PTSD #側翼 #中國——與一名參與選務及黨務人士的訪談
人是可以駭的
6.5 在我們和真實之間
行動山棧花
對話的目標不是說服對方,而是資訊互換
討論政治為何這麼難
政治極化
藍綠分野、封閉群組
強化認知簡化、習慣性貼標籤的對立和矛盾
現代社會強調個人主義、走向分眾化
組織是根據特定興趣、意識形態組成
同質性高的群體,會競爭式地強化支持認同,最終造成極化現象
輩份與倫理
跨世代的政治認同差異
資訊操縱者背後的中國因素
如何與臺灣媒體生態對話
TFC的工作不是打壓媒體,而是希望媒體也學會查核
如何避開謠言傷害
追蹤闢謠粉絲專頁
管理追蹤內容、刪除內容農場
選擇可信賴讀媒體,培養媒體素養
檢查資訊真偽
確認連結是否偽造
檢查來源是否為熟悉組織
注意文章格式是否不尋常
檢查圖片是否造假
注意文章日期是否正確
確認作者背景是否不明
檢查有無相似報導
【特別附錄】那些真相製造商人們
越爭議、越接近臉書平臺社群守則紅線的內容,使用者越愛分享、按讚
解方不是線該畫在哪
1. 能否快速偵測到有問題的內容
2. 能否調低這則貼文的觸及率
祖克柏承受不起失去保守派使用者的風險
以廣告為主的注意經濟商業模式不變,生意就會源遠流長 北馬其頓的網軍教練:賽爾科斯基
電影院要賣可樂,關鍵不是廣告拍得多好、播多少次,而是電影院夠不夠熱
把溫度調高,消費者自然期待可樂
環境設計?
出口臺灣民主戰法:杜元甫
我們該怎麼辦?
擺脫情緒的干擾
接受、給予自己和他人犯錯的空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3sSuf55YpM
2021-06-2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nvA3U23ZdI
2021-11-25
臺師大開放式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