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工具索引
目錄
何謂思維工具
思維工具的使用方法 思考的發散與收斂
1. 提出想法
2. 分享想法
3. 構築想法
4. 解釋想法
各科目中的思維工具使用方法
思維工具活用手冊
思維工具的校內研習
【監修】關西大學 黑上晴夫教授
何謂思維工具
https://gyazo.com/d53ccca4aad80ef345f4c1809c0b6a2d
實現「深度學習」—— 構築自己的想法
思維工具是以圖表形式呈現的教學工具,用於促進學生的思考過程,幫助他們構築自己的想法。這些圖表將「比較」「分類」「建立關係」等各種思考模式(思考技能)視覺化。透過運用思維工具,學生能更容易整理資訊和發散創意,主動建構屬於自己的觀點,從而實現課程中所強調的「深度學習」。
思維工具的價值
將自身的思考過程可視化,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想法,並且更清晰地向他人解釋 。同時,明確展示自己與他人想法的異同,能促進更有效的對話,進一步深化學生的思考。當學生拿自己的想法與他人比較時,往往能發現先前未注意到的觀點,重新組織知識架構,進而創造出新的概念。這種學習歷程正好呼應了課程綱要中強調的「自主性、對話性與深度學習」。
選擇適合學習活動的思維工具
思考力
在不同的學習活動中,教師應選擇契合該活動目標的思維工具圖表。這需要考量學生所需運用的思考力(即思考時所用的活動模式,例如排序、比較等)。思維工具是根據各種思考力設計的視覺圖表,配合相應的思考力選用工具,可以幫助學生更容易地提出想法。將思維工具融入課堂活動,能引導學生主動整理資訊並創造想法,培養他們自主建構知識的能力。教師在課程設計時,可先明確本課想培養的思考技能,從而挑選最能支持該技能的工具類型來使用。
https://gyazo.com/f7b9fbeffdc6d3cc3e1333a550f2172f
思維工具的使用方法 思考的發散與收斂
創造思考的課堂設計
思考的發散與收斂
在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的課堂中,需要兼顧思考的「發散」與「收斂」兩個過程。
思考的「發散」
首先在發散階段,鼓勵學生自由發想、大膽提出各種創意,甚至天馬行空地拓展思路。教師可利用如Y圖、魚骨圖、耙形圖等工具,幫助學生發散聯想,探索想法的無限可能。
思考的「收斂」
接著進入收斂階段,將前一階段產生的零散點子進行整理與整合,匯聚成一個完整且有條理的概念。此時可運用階梯圖、座標軸、金字塔圖等工具,協助學生分類梳理思維,建立清晰的邏輯架構。
發散與收斂的課堂設計
在課堂設計中平衡運用發散與收斂非常重要:透過適時切換不同類型的思維圖表,引導學生反覆經歷發散與收斂的思考循環,既能激發新點子也能組織既有想法。如果發現學生思路過於發散,教師應協助他們收斂聚焦;反之當意見過度單一時,則鼓勵學生重新發掘創意的可能。如此反覆交替,能讓學生更系統地建構自己的想法,同時保持學習過程的趣味與深度。
https://gyazo.com/58679d50637412773b484534356cd87b
課堂中整合思維工具的大致流程可分為以下四個步驟:
1. 提出想法
提示主題並設定視角
教師首先提出討論主題並設定思考的視角,以引導學生聚焦在特定方向上進行腦力激盪。在這樣的指引下,學生可以更自由地產出想法並朝學習目標前進。
https://gyazo.com/0ea0cb89c49c2f906a18e88b2a2647cd
根據視角列出想法
同學們接著根據該視角寫下各自的想法並放入思維圖表中。利用視覺化圖表來陳列和整理點子,有助於學生俯瞰全局,發現新的靈感。
https://gyazo.com/131d3f3e0d294115073fe446094f317e
收集並整理資訊
教師也可善用共享筆記功能讓小組成員同時編輯同一張思維圖,共同激發更多創意火花。在此過程中,鼓勵學生主動收集相關資訊並分類整理:透過觀察、實驗、查詢資料等方式取得知識,並將資訊條理地歸入思維圖的適當位置。
https://gyazo.com/5bd76cfa8040ada26955eeddbed1228a
俯瞰全局
透過俯瞰思維工具上的想法與資訊,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發現新的關聯性,並從中找出真正有助於解決問題的核心。
https://gyazo.com/0d1d6f582816fa57b3cea098234af892
參考【思維工具】思維工具的操作說明
2. 分享想法
模式① 使用繳交盒進行分享與引用
利用繳交盒功能,每位學生都能提交並展示自己的思維圖成果,讓彼此的想法被看見。此外,學生還可以透過繳交盒的「使用」功能,將同學的答案引用到自己的筆記中,讓不同想法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產生更多的可能性。
https://gyazo.com/bea882f99963cee1305603d9847982cc
參考 【繳交盒】如何使用繳交物
模式② 使用共享筆記進行想法交流
透過共享筆記功能,學生可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即時編輯同一張思維圖。多人同時在一張圖表上整理點子,節省了逐一發表想法的時間,讓協作學習更加流暢高效。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貢獻,體驗共同創作知識的過程。
https://gyazo.com/d3623f8be2a9f2a4ecbff8423b15dd1a
參考 【共享筆記】共享筆記的活用法
模式③ 與同伴互相傳送卡片
學生也可以運用卡片傳送功能,將自己的點子製作成卡片發送給同儕,或將同學的優秀想法卡片收到自己的思維圖中。這種點子互換的方式操作簡單,卻能有效融合各人成果,可說是一種充滿創造力的互動學習體驗。
https://gyazo.com/7a6f6e0be4bd0a500f6718d49c3b92ac
參考 【基礎操作】資料的說明與傳送
3. 構築想法
切換工具
在累積了一系列點子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重組與深化他們的想法。此時可以使用LoiLoNote School的切換思維工具功能,在不移動或刪除既有卡片的前提下,更換不同類型的圖表來重新審視內容。透過切換圖表(例如將原本的Y圖改為金字塔圖等),就好比為學生換上一副新的「視角眼鏡」,讓他們從不同角度重新檢視和架構自己的想法。利用這種方法,學生可以發現原先未注意的關聯,激發出新的靈感,同時保持原有的內容脈絡不變。
https://gyazo.com/78ff6dbf83ab56b16d17e4889d44991b
參考 【思維工具】如何切換思維工具
4. 解釋想法
整理與總結想法
在最後階段,學生將整理完成的思維圖內容轉換為簡報進行闡述。將卡片串聯成簡報的過程有助於他們梳理思路,以更清晰的方式表達觀點。
https://gyazo.com/a1578166633a1319937b7dfb9b45cf69
展示與分享想法
完成簡報後,透過在小組或全班進行展示與分享,學生不僅彼此學習汲取不同想法,也能從反饋中體會自己創意的價值。由於思維圖已經將想法結構化並視覺呈現,學生的講解將更有條理且說服力,更容易讓聽眾理解。
https://gyazo.com/0683c7ce497cb6b5f8f63cf4873b278f
比較意見
此外,在全班使用同一類型的思維圖來彙整觀點時,教師和學生能輕鬆地進行意見比較與討論。不同小組的成果在同一框架下對照,不但促進了課堂討論,也激發更多語言表達活動,讓學習氛圍更加熱烈。
https://gyazo.com/4b92d5f5276435373cf1b4881681e189
各科目中的思維工具使用方法
為各科目量身打造的思維工具運用策略也有提供範例參考,教師可依據國語、數學、理科、通識、英語等不同科目的特性調整應用方式。
https://gyazo.com/cdd30976c33d2388cb754e7e677797d7 https://scrapbox.io/hkloilomanual/【國語】思維工具的使用方法https://gyazo.com/a8727e6ca74255f13f07428a7468c25d https://scrapbox.io/hkloilomanual/【通識】思維工具的使用方法 https://gyazo.com/26445a32ccd556ab6b25f6aae47bba58 https://scrapbox.io/hkloilomanual/【數學】思維工具的使用方法https://gyazo.com/15b36f66a764bed1db9bc0aede2f195f https://scrapbox.io/hkloilomanual/【理科】思維工具的使用方法https://gyazo.com/50dd9bf60a0c06b53167f77e17d55998 https://scrapbox.io/hkloilomanual/【英語】思維工具的使用方法
思維工具活用手冊
這裡為您提供了每個工具的活動示例,並且您可以下載介紹思維工具使用方法的PDF
學習思維工具(PDF資料)
思維工具的校內研習
【校內研習】如何使用思維工具
【監修】關西大學 黑上晴夫教授
https://gyazo.com/773b48823d1445e9d7cdeb13ad7fd8c8
關西大學綜合資訊學部教授,專長為教育工學。研究領域包括 ICT 與教育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課程設計與教育評估。以在美國及澳洲的課堂研究為基礎,黑上教授在日本教育界推廣「思考工具(Thinking Tools)」已超過 15 年,致力於推動其應用與普及。同時擔任多項與《學習指導要領》修訂相關會議的委員,持續為教育改革與課堂創新貢獻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