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立的觀點
維基百科:中立的觀點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NPOV
Neutral Point of View
中立的觀點
在一個特定主題中,具有可靠來源的可供查證觀點之間並不一定完全一致,它們可能會相互矛盾
保持中立的觀點正是解決這種矛盾的方法
當同一主題存在多個或相互牴觸的觀點時,應平等表達每一個觀點
不應讓對一個特定觀點的介紹佔有不合理的比重,或聲稱某特定觀點為「真理」
如此可讓讀者接觸到各種重要且已發表的觀點,而不僅僅是最流行的那一個
也不應斷言各種不同觀點之中,某種觀點(不論其是否最流行的觀點或中間觀點)為正確
中立的觀點既不同情也不反對其主題:它既不贊同也不反對觀點
顧名思義,中立的觀點是一種觀點,而不是缺乏觀點或消除觀點
明確表達
斷言事實,包括關於觀點的事實——但切勿斷言觀點本身
當我們討論觀點時,我們應當把觀點歸屬於某個人或某類人,並討論他或他們持有這一觀點的事實
在事實中,只用「一些人認為……」來討論一項觀點並不充分,這做法稱為「大規模歸屬」
用於支持一個團體持有某個觀點的可靠來源,必須準確地說明這個團體的規模
維基百科:中立的觀點指南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首先,與他人商議中立
哪一個觀點值得占據優勢,哪兩個觀點值得平等表達,哪些觀點應歸入其他條目
假如這樣的話,條目應該取什麼樣的名字
詞語的所有權
同樣的詞從不同的人嘴裡說出,往往會有不同的含義
觀點陳訴者與來源
「觀點陳訴者」寫明哪些人發表了相關聲明、觀點
「來源」告知讀者可以在哪裡找到,並驗證是否存在相關觀點、是否正確轉述相關觀點
維基百科:中立的觀點常見問題解答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根本就沒有「完全客觀」這回事?
中立方針很簡單,我們應當描述爭議,而不是參與其中
平衡不同觀點
中立並非中間
kujakujira.icon會在網路討論開始更常看到提倡理性中立客觀,是在太陽花時期前後,政治議題變得更熱絡時?
或是從類似科學教育的精神推論而來?
2013 理中客
2014-11-08 中立理性,沒有顏色?-政治性的概念與主張可能是客觀中立的嗎? – WTF! JURISPRUDENCE
實然命題/描述性命題
對一項事實的客觀描述,為價值中立
應然命題/評價命題
以某種價值或原則為基礎,對某件事物、行動的對錯、好壞予以評斷
對政治性概念的描述是什麼樣的描述?
正:蒐集社會上的許多真相達成,蒐集得越完備,提出的概念就越好
概念分析
反:政治性概念本身無法被描述,每種對政治性概念提出的說法都會涉及某些價值判斷
且要蒐集的資料數量接近不可能達成
中間選民
2004-03-28 「中間選民」是啥玩意兒?(經濟日報)
不表態的選民不見得是中間選民,而可能是不關心政治結果的選民
如果中間選民是「不偏不倚,客觀理性」,那他們對政治、社會發展恐怕沒有什麼影響力
不管候選人怎麽調整政策爭取支持,都會被難以取悅的「理性中立」選民吹毛求疵批評
討好這些選民的邊際效果接近零,不如針對立場鮮明的選民,提出能明確打動他們的主張
人要有明確的價值觀,才能作出前後一致的選擇
要社會福利,又要財政收支平衡;要富人稅,又要吸引投資;不舉債,又要增加公共建設…
如果選民什麼都想要,候選人自然只有大開芭樂票,換來一堆既不合理,又無法實現的空洞承諾
中間選民不是沒有立場的假中立、沒有價值觀的虛無
而是對不同面向的政策上,會有偏向歸類在左派或右派上的不同選擇,而不單一傾向某方
一個人如果對每項陳述都沒有立場,叫做「沒有意見」,不叫中間選民
kujakujira.icon冷笑系
再非常簡化之後,還是回到分辨事實、推測、意見與感情
然後,你終究是得選邊站的
但不是選擇團體,而是選擇價值或妥協
2009-06-08 臺灣讀報教育指南
2014-06-13 去脈絡化的偽中立:從藍綠談起 – 歷史學柑仔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