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
要認為人生有意義,就得自己尋找意義
自己訂立目標,自己尋找意義,達成自我
有樂趣就會認為有意義
樂趣會一路提高難度,才能再次體驗心流(爬塔中途都只是賭抽運,所以才覺得不好玩吧)
面對挑戰取得經驗,能加深人的複雜度,理解更複雜困難的事物
樂趣比起快樂或興奮,更接近刺激(包含負面感受)
排除雜念全心沈浸於某件事物,就會體驗到心流
零的領域
投入心流/最優體驗有成癮性
目標整合由小到大,互相交織能成就最理想的人生藍圖(進入宇宙心流)
利用身體、大腦體驗心流
身體
運動
體會動作的樂趣(四肢)
性愛、瑜珈、武術
走格子挑戰
視覺(眼睛)
音樂(耳朵)
美味(味覺)
思想
囫圇吞棗的拿資訊填塞心靈(電視)
注意力控制
需要訓練
記憶
尋找規律
符號
文字
談話的樂趣
歷史(呼應記憶)
編輯記憶而有創造性的控制權(自己的歷史)
科學
把玩自己的想法
哲學,喜愛智慧
自製作品更勝消費作品
透過體驗心流,產生控制感而不至於無謂恐慌
獲得可控制感而平靜
人類無法簡單的回答「如何主宰人生」,在現世生存是困難的,以致需要真理來說服人類前進
跟隨自己的欲望行動,能快速的滿足自己,但無法塑造自己的精神,控制自我。
只是屈服於本能
跟隨著社會規則前進,是最完美的社會化,但不等於能成就滿足自我的渴望。
宗教的批評心有戚戚
舊宗教的確帶領了人類面對現世,但過往的神話、啟示和現代的科學理性有矛盾,造成上教堂尋找慰藉的人,也只能避談現代世界的新知,以求心理的平安
歷史上的宗教、社會理念都是希望人心到達理想境界,脫離、再進而面對現實的苦痛,
不過一旦散播出去列舉成死板的規定,就變成苦痛的來源
於是每個世代要追求人生意義、精神滿足,沒有捷徑能走
自己給予自己人生的獎賞,等於給自己眼前,放自己最滿意的紅蘿蔔前進。
擺脫社會制約,不盲目追逐
馬可 奧里略 / Marcus Aurelius : 當外在事物讓你感到痛苦時,並不是因為它們困擾著你,而是你是這麼看待它們的。你擁有推翻這些判斷的力量
控制意識
無法規範形式化
進而控制生活的品質
意識:身體接收到現世的資訊,但會主觀挑選資訊
意圖:一個人渴求某個事物,意識中便會形成意圖。
直覺、需求、驅動力、欲望
最優體驗/心流體驗/精神負熵:無雜念的全心投入一事,進入滿足與興奮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