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相比打造未來迅速發展的助力——PAMM國際人才計畫
Kathy HONG
台灣的當代劇場發展約莫50年,幾十年時間,經常性在國際舞台上的台灣團隊至今仍是幾個悠久的團隊如雲門舞集、朱宗慶打擊樂團、優劇場、無垢舞蹈劇場、當代傳奇劇場,以及近十多年的驫舞劇場、黃翊工作室、丞舞製作團隊、無獨有偶劇團等中小型團隊。近年隨著國際交流機會增加,創作與經營等專業高度分工下,讓獨立藝術家如蘇文琪、陳武康、林人中、余彥芳、廖峻逞等人,甚而獨立製作人孫平、陳汗青、黃雯、高翊愷等人在國際網絡中展露頭角。過去,表演藝術圈團隊單打獨鬥,熟悉國際舞台的人少,到如今因獨立創作者及製作人形成團體作戰,互相支持與分享網絡資訊,期待能銜接的台灣創作世代在國際舞臺上不斷層。
國際藝術生態近年轉變大,領域界線逐漸模糊,更多創作者有機會被看見。許多歐美國家文化經費分配逐年下降,劇院、藝術節需尋求更多國際資源,無論是跨國共製資源,或各國政府在做文化輸出的補助,都是助攻藝術家與獨立製作人活躍國際舞台的契機。佐以疫情前,廉價航空促使國際旅行更快速容易,相對各國文化的交流顯著成長。然而因門戶大開,才發現需要更多的國際人才。2021年台灣表演藝術圈開啟一個為期九個月的PAMM表演藝術國際人才計畫。此計畫由國家藝術文化基金會啟動,起心動念無非希望協助更多表演藝術經理人及創作者能順暢、快速、又有後盾,即刻站上國際舞臺。
PAMM表演藝術國際人才計畫設計三階段課程的通識課程、實作工作坊,以及一對一導師班。導師班學員需全程參與始進入導師班甄選。第一階段的通識課程,廣納百名表演藝術從業人員,進行兩天國際展會、國際合作、國際經紀樣貌等課程。第二階段選入30名參與者,進行兩日工作坊,設計洞察不同文化及互動,經營自身品牌及溝通,以及模擬交流展會等實作練習。第三階段的導師班則透過面試,甄選7名橫跨藝術推廣、獨立製作人、團隊經理人、場地經營者等學員,進行為期九個月的持續引領計畫。
PAMM計畫的導師制由5位具有豐富國際經驗及網絡的導師孫平、黃雯、陳汗青、高翊愷與洪凱西帶領7名學員,以經驗傳承,網絡搭建,協助藝術家及作品站上舞台為目標。適逢2021年計畫執行期,台灣疫情嚴重致使實體活動及國際交流再度限於「線上集會」。如此一來,原定在計畫期間橫跨的大型展會如泰國的BIPAM曼谷表演藝術年會、韓國PAMS首爾表演藝術市集、日本YPAM橫濱表演藝術交流會、APAM澳洲表演藝術市集等,無法實體見面交流,原有出國巡演的團隊行程也面臨再度延期。因而計畫遺憾的少了實戰國際舞臺的經驗。
九個月的PAMM計畫即將於2022年3月告一段落。首次進行的導師制自2021年6月到2022年3月,原設定的資源分享與技能發展為目標,因疫情影響、導生屬性及工作轉換的種種因素,轉而偏重於導師的帶領與陪伴,累積全球業內知識、觀察判斷與協力發展個人的職涯目標。
導師制創造了一個7位學員的堅強後盾,發展出第一圈的人際網絡。人際關係是網絡的根本,建立人際關係首重「對話」,並非自顧自的銷售作品或藝術家。7位學員彼此為同儕互助的第一輪網絡,5位導師的協力加乘了這個網絡資源。在此網絡中建立信任,互相提攜,提升技能。每一位背後蘊藏的未來資源效益可期。此人脈網絡自此成為他們未來工作上、人生上發展的重要資源。表演藝術專業人才在國際舞臺發展中,講求觀察、觀點、敏銳度、對世界關懷、好奇求知與分享的特質。經驗豐富的導師們帶領學員發掘世界關注焦點,更透過引領,像是走捷進般的切入國際藝術節的人事物及議題。知識成為養分,洞察成了分析的後盾,人脈資源乘了未來迅速發展的助力。
#比較・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