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安全
資訊來源
1. 脆弱部分
被放置的漏洞
長期放置的軟體
大意導致的設定失誤
人心
設定單純的密碼
內部醜聞
2. 公開部分
能從網路接觸到的地方
測試環境或staging環境?
開發單位非主管的部分?
除了伺服器之外的VPN機器?
ASM
Attack Surface Management
Shodan
3. 人際部分
不只是公司內部,還有關聯企業或服務等等
例如透過外包委託的伺服器攻擊入侵
具體的攻擊方式
Planning>Discovery>Attack>Additional Discovery
Planning>Reporting
Discovery的部分意外地重要
Discovery
確認目標開啟的port和漏洞
列出使用WordPress的使用者
Attack
篡改頁面
https://youtu.be/HBn2ca_PdC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UnfjNgpvnQ
漏洞內容
濫用劇本的現實性
濫用的難易度
擁有濫用可能性的攻擊者的存在與否/動向
被濫用時的被害內容預測
PoC(Proof of Concept)的存在與否
掃描/嘗試攻擊的觀測狀況
在國內外的濫用/嘗試往例的存在與否
(如由發現者提供的)關於漏洞的詳細資訊公佈與否/預定
國內外的潛在對象數量/使用者數
除了提醒之外的資訊傳達手段存在與否
34p
安全是為了能適當地處置風險,安心進行變化的手段
同樣的資訊來源,也會因為擁有的前提知識或經驗,而獲得不同的資訊量
關聯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