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正確的的歷史
2023-05-22
⑴小圈圈內的自我解嘲
⑵大學校園中的保守派反撲
在這三個版本中,從來沒有人真的說自己要「推動」政治正確,這個詞從來都是負面的意思──「不要」政治正確。
這群1960、70年代的青年,讀到翻譯版的《毛語錄》,看到毛澤東一天到晚要求用「正確」的方式處理不同意見,覺得實在笑死人──我們是要追求平等、反對壓迫,不是當小紅衛兵欸!
@GushiTw: 所以,他們的小圈圈內,會拿這個開玩笑。比如,剛討論完環保議題之後,就會有人說:「欸雖然政治不正確,但我現在真的很想吃漢堡🍔。」 或者,討論完女性主義與身體的議題之後,可能也會有人說:「雖然政治不正確,但我不刮腿毛🦵還是覺得不習慣。」
@GushiTw: 對應到今天的臺灣,可以想像大家討論完中國侵略的議題,然後說: 「雖然政治不正確,但我還是好愛看《後宮甄嬛傳》。」
@GushiTw: 沒想到,這個小圈圈內開玩笑的詞,在90年代被美國保守派撿起來用,正式進入美國主流的討論,成了版本⑵: 1990年以前,美國報章雜誌幾乎不曾出現「政治正確」這個詞,但到1991年,這個詞彙的使用大爆炸,出現了2,500多次。
@GushiTw: 這個「政治正確」第二版,起因是保守派覺得自己在美國的「大學校園」內,逐漸輸給自由派。 過去,自由派關心的問題(環保、女性文學等)是「邊緣」,大學課堂上根本不會提。但現在,大學學院也會開課討論這些議題,甚至創立新的專門科系,比如性別所、非裔美人研究所)。
@GushiTw: 而因為課程時數有限,教授們為了在課堂中增加這些議題,多討論一些女性主義,本來被當成「經典」的內容就相應減少,這也被保守派認為是在「攻擊正典」(assault on the canon)。 保守派的教育部長William Bennett就說,自由派是在「攻擊西方文化和西方文明」。
比如保守派思想家Allan Bloom一本常被引用的書,就批評黑人民權運動影響下,很多大學不再教授「美國英雄」與他們的成就,反而質疑起美國憲法、立國精神當中是否就有不平等。
而當然,除了「戰理念」,人們也會對「手段」有不同意見。
@GushiTw: 保守派的人們,覺得自由派的人宣揚自己理念時實在太兇,為保守派造成大小不一的壓力(這尤其是因為,一些自由派學生會採取比較直接的抗爭手法,比如杯葛、佔領校園抗議),因此開始出現各種批評的詞彙:缺乏容忍(intolerance)、思想警察、「自由派法西斯」…… @GushiTw: 這樣看來,問題的根源,是保守派在一個又一個的議題上挫敗,而這些議題,照理說可以一個個分開談: 用「這篇女性主義理論」取代「那篇中世紀哲學」,值得嗎?「這個人」的事蹟,從種族平等的角度來看,還適合說成是「英雄」嗎?某為教授開了涉嫌種族歧視的「這個玩笑」,學生有理由要求他道歉嗎?
@GushiTw: 但保守派這次換了一個新講法。「政治正確」這個詞,把這些議題全部包裹在一起,認為自己受到「有系統的壓迫」,認為自由派不只愛說教,甚至還凌駕在自己之上。 此外,說「政治」,講得好像自己「中立理性」,對方才是「政治的」。
保守派的總統老布希,在密西根大學的一場著名演講,就宣稱自由派的觀點無非也是偏見,只是「#用新的偏見取代舊的」。
@GushiTw: 演講中另一個有趣的論點,是認為「多樣性」(diversity)本身值得保障。因此,老布希批評自由派正在「以多樣性之名,破壞多樣性」(雖然嚴格說來,自由派本來就不是要無條件地支持「多樣」,反而認為某些說法會傷人)。 而這一次,版本⑶的「政治正確」,論爭不再以大學校園為主,而是「整個社會」的文化戰爭。
@GushiTw: 最有名的代表,是美國前總統川普,把許多社會問題怪罪到政治正確上。 比如,川普說要禁止「#所有穆斯林」進入美國,就是把伊斯蘭教跟恐怖主義作連結,而且說自由派因為政治正確「#不敢這樣講」。
@GushiTw: 同理,當移民的子女犯下謀殺案,川普也說是「政治正確」的風潮,讓移民父母可以進入美國;言下之意,某些移民「本來」就不該放進來。 從這樣的例子中可以看出,這一代保守派的說法,有時更強調「你們說是歧視言論的東西,我認為是『對的』,所以我要講」
@GushiTw: 老布希在演講「反政治正確」時,並沒有真的嘲弄穆斯林、女性或身障者,但川普卻會。 而運用「政治正確」的包裹方式,為川普等人增加了「言人所不敢言」的光芒。
@GushiTw: 另一個同步紅起來的詞彙,是所謂的「 #取消文化 」(cancel culture),意指自由派會「攻擊」保守派的意見。 而這個詞同樣是很混雜的──從只是很正常地「被批評」、「被撻伐」,到進一步地「不被邀請去演講」,一路到真的嚴重「被羞辱」、「被騷擾威脅」,通通都可能被說成是「取消文化」的一環。
@GushiTw: 近來,更有許多其他的行動,也被歸為「政治正確」,比如影視作品選角時,將傳統上被認為是白人的角色,交給黑人演員飾演。 從這個詞使用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政治正確」這個詞,原則是保守派面對挑戰時用來反擊的詞彙。大家各有立場,並沒有哪一方真的「不政治」。
@GushiTw: 除此之外,這個詞其實是很含混的,經常涵蓋各種不同的議題,以及各種不同的行動。 但其實,不同議題有不同的性質:在「這部作品」裡,這個角色由黑人出演合理嗎?說「這一句話」,真的無傷大雅嗎,還是有傷害到某個群體?
@GushiTw: 在「這一場討論」中,不論正方或反方,對一個言論的批評是否公平,有沒有涉及騷擾、威脅,而有太過頭的風險?──會不會,更好的討論方式,其實是「一碼歸一碼」,把不同事件分開來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