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善意
本指引並不要求用戶看到一些明顯不懷善意的行為(例如蓄意破壞)也要繼續假定善意。假定善意並不表示用戶不可以討論和批評其他用戶的行為,事實上,用戶們勇於指正他人的失誤正是維基百科得以進步的關鍵。不過在評論時不應假定對方是懷有惡意這樣做,除非有明顯證據支持。
意向
假定善意是關於意向的,而不是關於行動的。善意的人們依然可能犯錯誤,當他們做錯時,你應該糾正。但你不應該認為他們的錯誤是故意的。糾正但不要叱責。維基百科上往往會有你不認同的參與者,但即使他們錯了,也不意味著他們有意破壞這個計劃。維基百科上你還會發現有些人你很難共處,這同樣也不意味著他們有意破壞這個計劃,這僅意味著他們惹你煩。
主觀唯心主義。——你「觀察」到的所有現象都來自你的內心。你看到一個栗子,並不是說這個栗子真的存在,而是這個栗子出現在你心裡。說到底「真的存在」就不符合主觀唯心主義。 然而就是這麼不可思議的邏輯,卻成了維基百科動盪的根源之一。 ——A把條目P1改成了另一個條目P2的內容,是破壞者。
——B在存廢討論中持X的政治傾向。
——C一次刪掉了別人三個小時的成果,不尊重別人的編輯。
你看到了多少?你又知道多少?
——A只是同類的兩個條目同時開著,編輯的時候點錯了而已。
——B只是發現一篇-X的條目違反了WP:BLP。
——C為了刪不刪這一段思前想後一個多小時還專門在IRC上問別人。
所以為什麼說要善意推定。
關聯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