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指標
從四個面向測量人在感知或決策上的心理偏好
內向(Introversion)/外向(Extroversion)
實感(Sensing)/直覺(Intuition)
@GG_Buffet: 雖然坊間的線上 MBTI 測驗都把 S/N 譯成「實感/直覺」二分出人在觀測世界時的感知功能偏好,描述前者重視實際體驗,後者則做沙盤推演。 但是基於 MBTI 真正合理的測驗目的是為了形塑出對應人性模式的策略,我更傾向解釋成:
實感:相信機會
直覺:重視風險
這樣比較容易生成有效的策略。
思考(Thinking)/情感(Feeling)
判斷(Judging)/感知(Perceiving)
@GG_Buffet: 為了以輔助功能大角度整合,在 J/P 的「判斷/認知」之間,雖然被描述為前者循規蹈矩,後者開放選項。 但以 MBTI 相關的 Coaching 來說,更接近:
判斷:設定標準
認知:蓋棺論定
兩者實際上在策略擬定時跟執行事務的「時間感」比較有關,面對績效死線時,前者會先考慮量化,後者則會找質化的出口。
不論是幾歲的人,都請在MBTI專家的支援下,妥善地對自己深入分析。千萬不要獨自一人使用診斷工具一類的東西,妄下任何區別分類的判斷。
kujakujira.icon測驗本身的準確度或真偽先放一邊,覺得這種各地情況不一挺有趣的,很像是國民性的實際展現
日本受測者樣本數79290
前三依序為
INFP-T (12.91%)
ENFP-T (8.48%)
ENFP-A (5.3%)
台灣受測者樣本數40097
前三依序為
INFP-T (11.28%)
ENFP-T (8.05%)
ISFJ-T (6.19%)
後來再想想這也有受測者樣本偏差問題
母體大小126919659、樣本大小79290,誤差範圍小於1%
https://pbs.twimg.com/media/FvYC00VaYAAVXNW.jpg
kujakujira.icon
大學時做了蠻多次線上版
期間大概都是隔個半年或一年多
記得INFP、INTJ、INTP、ISTJ都有出現過
大概實際運用也是要有專業意見作為輔助
目前問題似乎也是和原版已經相去甚遠?
之後有些類似的線上測驗更像只想拿到使用者的資料
中:「已被學界普遍認同其具備足夠的信度與效度」
日:「心理学研究者の間ではほとんど信頼性がない」
在心理學研究者間幾乎沒有信賴性
不過覺得像 J 跟 P 的「設定標準/蓋棺論定」確實是個蠻常見的分岐
How much vs Wh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oRm20xsq4o